2020-07-08來源:瀏覽量:
在吉木薩爾縣老臺鄉蘆草嘴子村,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不斷用勞動和技能創造幸福,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建材網】
“雙職工穩就業,挑起靠勞動脫貧的金扁擔”
在吉木薩爾縣老臺鄉蘆草嘴子村,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不斷用勞動和技能創造幸福,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阿不都拉蘇拉·庫爾班與妻子米克然·吐爾遜一家是吉木薩爾縣老臺鄉蘆草嘴子村的建檔立卡戶,阿不都拉蘇拉·庫爾班在鄉里籌備的技能培訓班學過一些電焊技能,2016年通過鄉政府的扶貧辦介紹進入中建西部建設新疆有限公司所屬吉木薩爾水泥廠(以下簡稱“吉木薩爾水泥廠”)做電焊工。
通過不斷學習和廠里同事的幫助,阿不都拉蘇拉·庫爾班的電焊技術也越來越好,一年的學習工作過程中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在聽說廠里還需要保安,就讓老婆來試一試,沒想到老婆干的得心應手,很受廠里的領導贊賞。
就這樣,2017年老婆也進入吉木薩爾水泥廠上班。“過去我們種地,一年多的情況下能收入個10000塊錢。”阿不都拉蘇拉·庫爾班說到。在進入工廠上班之前,他家種著30畝地,家里除了他老婆還有兩個孩子,收入根本不足以填補家用。“現在就不一樣了,我們雙職工,兩個人一個月收入6000元,真是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他喜滋滋的給我們算著帳。這兩年鄉里還給他們家補助4萬多元蓋了新房,去年他還買了一輛新車,憑借著兩個人的認真和勤勞,小兩口的日子越過越好。
除了阿不都拉蘇拉夫妻外,吉木薩爾水泥廠還吸納了其他" >其他34名少數民族富余勞動力,其中建檔立卡戶3戶,電焊、保安、質檢分析員……貧困戶進廠邊學習技術邊實現就業,使勞有所得,有效增加建檔立卡戶現金收入,月平均收入均提升至3000元左右,保障長期脫貧不返貧。在助力實現少數民族貧困戶脫貧攻堅的路上,吉木薩爾水泥廠累計投入資金114余萬元。
“脫貧攻堅,既要做好眼前的事,還要謀好未來的事。” 為保障脫貧成果出的來,穩得住,吉木薩爾水泥廠還制定了務工人員培訓學習管理辦法,黨員干部主動認領一對一幫扶、車間自有少數民族職工一對一帶徒、每日夜間漢語漢字學習、共升國旗、座談交流、學唱紅歌、參加興趣小組等系列活動真正實現了從扶智上施策,就業人員穩崗周期逐漸增長,思想觀念逐步轉變,個人平均年收入相比轉移前增長了2萬余元,且逐步掌握了焊接等專業技能。
“同勞動共前行,勤勞肯干助力精準脫貧”
2020年5月21日早上,上千只小雞苗在阿克托別村村委會門口叫的歡實,勁頭十足,春天正是雞苗成活率較高的季節,吉木薩爾水泥廠一大早就為定點扶貧村——阿克托別村的村民們送來了上千只小雞苗,村民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一一上前領取雞苗。
“國家的扶貧政策好,中建西部建設吉木薩爾水泥廠對我們幫扶力度也很大,我們一定把領回去的雞苗好好養大,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拎著裝滿雞苗布袋子的貧困村民拜哈里木滿臉笑容的說道。
自2019年起,吉木薩爾水泥廠定點扶貧阿克托別村,一對一教育思想脫貧,冬日送炭、夏日同勞動拉近情誼,養殖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短短10公里的距離被無限拉近,吉木薩爾水泥廠多項舉措從思想武裝到行動,精準幫扶有力度更有深度。
“和諧奔小康幸福一家人。”
“米克然,這個怎么跳的,再教我一遍,再教我一遍。”“你跳的好著呢,腳步沒跟上,再慢慢跟著跳一遍。”夕陽下,吉木薩爾水泥廠廠區的廣場上,歌舞天賦滿格的少數民族職工們帶領西建水泥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們,共同歌唱跳舞。
歡聲笑語下,廠內各民族的文化在碰撞出和諧奔小康、幸福一家人的火花。在食堂、工作、宿舍、健身房、臺球室、閱覽室…在吉木薩爾水泥廠,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學在一起,玩在一起,靠雙手共同撐起幸福生活的一片天。
多年以來,吉木薩爾水泥廠外幫內扶,精準扶貧。今年更是緊抓疫情不放松,復工復產穩就業的同時,努力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助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和脫貧攻堅“齊步走”。 (通訊員:湯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