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來源:聚商易瀏覽量:
9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一篇“上市公司靠賣兩套學區房保殼”的新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人民日報》微信平臺也轉發了這篇報道。
9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一篇“上市公司靠賣兩套學區房保殼”的新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人民日報》微信平臺也轉發了這篇報道。報道稱,某上市公司股票已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以公開掛牌方式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轉讓北京市的兩套學區房,市面上銷售單價超過10萬元每平米。如果房產能成功出售,該公司扭虧的幾率將大大增加。這一新聞,讓很多網友感慨:“經營一家上市公司,還不如買兩套房。買房是較好的理財方式。”
房市熱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很多樓盤“一開盤就被搶購一空”的新聞也早已屢見不鮮。然而,在樓市如此火爆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買頂層,也有很多樓盤的頂層賣不出去,或者以很低的價格出售。針對國內大多數樓盤頂樓難賣的普遍現象,記者采訪了著名建筑防水專家、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副會長、零缺陷防水理念總設計師鄒先華。鄒先華稱:“頂樓采光好、空氣好、視野開闊,本不應該賤賣,應該貴賣。”
“頂樓便宜十萬不敢買”
計劃于年底結婚的劉威正準備在北京買房,以前一直住底層的他,飽受陰暗潮濕之苦,想買一個高層頂樓。近日,他在房山區一家已經封頂的樓盤里找到了一套心儀的房子,隨銷售人員上頂樓看房,“通風、采光、景觀、視野都很棒,即使臨近馬路,感覺噪音也很小。”而更為吸引他的是,頂層的這套房比同一棟樓面積同樣大小的房子要便宜10萬多元,而且還帶一個小閣樓,這對初次置業、積蓄并不多的他來說可節約一些首付款和貸款利息,這讓他心動不已。但當他追問銷售人員為何頂樓便宜這么多時,銷售人員毫不忌諱地解釋說,是因為頂樓夏季的室溫要高一些。更有朋友提醒他說:“不只是夏季室溫要高,頂樓沒人買較重要的原因是屋頂容易漏水。”朋友的提醒讓劉威徹底放棄了買頂樓的念頭。
近日,《楚天都市報》報道:“家住武漢市江漢區后湖大道的任女士反映,她家住在17棟頂樓,入住后房子一直斷斷續續漏水,物業找人修過之后依然漏水,現在家里到處用盆子接水。記者在任女士家中看到,餐廳、臥室、廚房、衛生間擺滿了用于接水的臉盆,房頂上部分墻面起泡,還有不少滲水痕跡。任女士介紹,2009年她入住后,發現房子陸續滲水,下雨天慢慢滲,天晴后開始滴水,夜里她只好挪到不漏水的地方睡。她曾多次向物業反映,每年修修補補,但滲水還是沒有消失。”
在中國,像劉威這樣不敢買頂樓和任女士這樣住頂層苦不堪言的情況十分普遍。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的調查數據,國內主要城市建筑屋面滲漏率高達95.33%。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樓市這么火頂樓依然賣不出去?
專家支招:做好防水,頂樓不賤反貴
針對國內大多數樓盤頂樓難賣的普遍現象,記者采訪了著名建筑防水專家、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副會長、零缺陷防水理念總設計師鄒先華。
鄒先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頂樓采光好、空氣好、視野開闊......本不應該賤賣,應該貴賣。但是頂樓賤賣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近些年來建筑防水行業野蠻生長,防水工程偷工減料、粗制濫造,滲漏率居高不下。只要住過頂樓的人,幾乎都受過漏水之苦,誰還敢買頂樓?”
鄒先華指出,要解決頂樓賤賣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好屋頂防水就行。鄒先華從專業的角度解釋道:“傳統‘雨衣式’的防水做法,防水層與結構層沒有實現‘滿粘’,兩者之間存在‘竄水層’,此時防水層就好像是在結構層外部穿了一件巨大的‘雨衣’,一旦雨衣有缺陷就極易‘竄水’,系統安全系數低,而且由于‘滲漏點’不好找,導致后期維修十分困難。”
為了解決“雨衣式”防水自身存在的弊病,早在多年前,鄒先華在國內較早提出“皮膚式”防水理念,其所領導的深圳卓寶集團也率先引進國外自粘防水卷材,并自主發明濕鋪法、預鋪反粘法等。鄒先華解釋,“皮膚式”的防水理念就是使防水層和結構層直接牢固地粘結,即使防水層和結構層各自有薄弱環節,但只要兩者的薄弱點不重合,就不會產生漏水。
鄒先華說:“要把頂樓輕松賣出去,并賣一個好價錢,不光要單純的把防水做好,還要讓買房的業主確信頂樓確實不會漏水。也就是要把防水做到萬無一失,才能讓業主放心。”為此,鄒先華不斷改進“皮膚式”防水理念,開創性地提出了“零缺陷”防水理念。鄒先華介紹:“零缺陷防水把防水涂料和自粘卷材相結合,真正能夠萬無一失。同時零缺陷防水還引入保險機制,向業主承諾,一旦出現滲漏,雙倍賠償。”
鄒先華說:“當然,零缺陷防水要比傳統的防水貴。但便宜的結果,造就了幾十年來中國人沒人敢買頂樓。如果今后開發商能理直氣壯地告訴買房者,這個樓盤用的零缺陷防水,不可能滲漏,一旦滲漏雙倍賠償!那還會有人不敢買頂樓嗎?”
鄒先華同時介紹,零缺陷防水還有一種防水保溫一體化的做法,不光能解決防水的問題,還能解決保溫的問題。也就是說,用這種防水方案,頂樓不用擔心房頂會漏水,也不用擔心夏天室溫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