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來源:中建西部瀏覽量:
張立國是中建西部建設烏魯木齊預拌廠所屬泵送廠的一名泵工,能吃苦、肯出力、思路活,是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建材網】(通訊員:靳夢茹、趙曉雯)張立國是中建西部建設烏魯木齊預拌廠所屬泵送廠的一名泵工,能吃苦、肯出力、思路活,是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2019年4月底起,張立國開始為一個距市區較遠的項目泵送混凝土。項目初期,工地上飲用水短缺,更別提能按時按點吃上飯了,為了保證工作不受影響,他都會自帶飯菜,就這樣一個馕一包榨菜成為了張立國午餐的標配。工作繁忙時,他總是隨便吃兩口就把飯放在一邊,一晃就到忙到了下午,他說:“飯嘛,能填飽肚子就行,至于什么時候吃,吃的是什么都沒關系。”
項目收尾期,澆筑工作較為細碎,10方混凝土移動泵車3-4次是常有的事,四個支腿12根枕木,一根就有20多公斤重。
重復搬動沉重的枕木使張立國的雙臂微微顫抖,他總是甩甩胳膊后再次投入到工作中,沒有半點怨言。工地道路狀況不好時,張立國還熱心地充當現場調度,引導工地車輛有序通行,協助澆筑工作順利完成。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他明白客戶的口碑對公司來說就是天大的事,他把匠心傾注在與客戶每一次溝通、每一次協作、每一次泵送中。保量同時能夠保質是“張鐵人”獲得客戶認可的關鍵因素,在他真誠細致的服務下,全年收到客戶贈予錦旗2面,更助集體贏得錦旗1面。
“值得信賴,服務專業”、“技術一流、服務熱情”,是客戶送給張師傅錦旗上的文字,更是他不辭辛勞,勉力工作的更好印證。
以日日點檢,得老搭檔十三載完好運行
在泵送量和服務雙領先的同時,張立國通過眼到手到的日點檢,保證他駕駛的37米汽車泵在大大小小的工地現場發光發熱。
這輛車齡13年的老泵至今仍能保證高產,得益于張立國對汽車泵的細心點檢。每天支好泵車后,張立國都會帶上手套,圍著泵車轉一圈,進行每日的點檢,不論風雪,無關冬夏,這已成為他多年養成的習慣。
一次在檢查中,他發現泵車壁架的二臂平衡閥存在漏油現象,經驗豐富的他很快就明白這個事不妥善解決,就會造成這節壁架泄壓,一旦泄壓,展開的壁架極有可能從高空中直接跌落,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他立即進行緊急處理,憑借著多年的工作經驗選定位置放置枕木,將二節壁架緩慢地停在了枕木上,拿起操作工具進行更換,有效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的發生。
張立國說:“這車跟我3年了,是站里年歲的“老人”,每天不檢查一遍,心里總是不踏實。發現問題了,影響不大的我就自己的小修小補,不用麻煩維修車間的同事專程來一趟,這樣對誰都方便”。
就這樣,經過他日復一日的點檢,發現并解決近300次設備問題,成功的將“老搭檔”的單方油耗降至0.66kg/方,低于泵隊平均單方油耗6%,單方維修0.5元/方,設備利用率98%以上。去年一年,張立國累計泵送混凝土17897.5方,泵送量位居烏魯木齊廠同型號泵車澆筑方量前三。
以壓降成本助企業提質增實效
工作之余,張立國勤觀察勤動手的習慣,也讓他所在的團隊有了幾項響當當的小改革。他駕駛的37米汽車泵托架處常出現灑灰的問題,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的同時,對環境保護也存在著不利影響。在進行充分思考后,他立即著手進行測量,在托架處設計了一個工具箱,有效解決了車輛灑灰的問題。在日常的車輛保養中,張立國運用自己摸索出來的辦法,使用工地廢棄塑料膜包裹泵車泵管,即保持了泵管的潔凈,也防止了臂架與泵管的焊接點的腐蝕和斷裂。
經過多年的相處,同事們知道他經驗足想法多,總會在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向他討教處理的辦法;看見他車上有了什么新花樣時,也會受他影響,緊跟著給自己的設備“升級換代”,在大家眼中,張立國就像一個“智囊”,什么問題到他手里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困難都打不倒他。每當有同事帶著問題來找到他時,張立國總是不厭其煩的為大家耐心講解,他覺得多解決一個問題就能更好的開展工作,他的思路就更會加開闊。
張立國就是這樣一個樸實堅定的平凡人,自2002年至今,入職18年來,他累計泵送混凝土約為82.5萬方,相當于近15棟高度為286米的超高層建筑,“張鐵人”之稱名副其實。
在烏魯木齊廠強服務、重履約、贏口碑道路上他是勢不可擋的先鋒,在新疆公司改革道路上他是稱職的踐行者與奮斗者,他用匠心服務,贏得了客戶的認可;用拼命硬干,獲得了同事的敬佩,西建工匠,他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