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6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中國鋁業有著兩張面孔,一面是行業利益代言人,另一面則是產業格局洗牌者。游走于雙重身份之間,中國鋁業集團既坐享對上游資源壟斷帶來的巨額利潤,又肩負著維護行業發展的重任。 平衡,在某種意義上即意味著
中國鋁業有著兩張面孔,一面是行業利益代言人,另一面則是產業格局洗牌者。游走于雙重身份之間,中國鋁業集團既坐享對上游資源壟斷帶來的巨額利潤,又肩負著維護行業發展的重任。
平衡,在某種意義上即意味著兩難。于是人們看到,在2005年歲末,中國鋁業的一系列動作無不顯露出霸主的氣息。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對于中國鋁業這一中國式寡頭的成長軌跡有著多種的解讀方式,但站在爭奪定價權的視{TodayHot}角上,中國鋁業的邏輯顯然是清晰的——如果按照確定的發展戰略穩步前進,今后無論是原材料還是現貨市場價格的波動,對中國鋁業而言,影響都可能微乎其微。
雙面中鋁
12月3日這天,中國鋁業宣布上漲氧化鋁價格。
業內對此的反應是“炸開了鍋”。因為,就在中國鋁業上漲氧化鋁價格的前一天,中國23家鋁企業宣布將不惜減產10%以應對高漲的氧化鋁價格,并決定分別委托五礦或中國鋁業統一代理進口氧化鋁業務。
而此時,中國鋁業上漲氧化鋁價格,可能會對進口氧化鋁價格形成支撐,鋁企謀求進口氧化鋁降價的道路上,無疑將橫生波折。
中國鋁業一位人士對此的答復是,中國鋁業的氧化鋁價格已經長期大幅低于進口氧化鋁價格,作為上市公司,中國鋁業必須考慮股東回報。
此言恰恰表明了中國鋁業的微妙身份——既是追逐利益的企業,又肩負維護行業利益的使命。
2000年6月,整合12家企業而成立的中國鋁業總公司,成為中國較大的電解鋁和的氧化鋁生產商。
一時間,業內紛傳,中國鋁業是在搞“新壟斷”。
對此,曾有人問中國鋁業前董事長郭聲琨如何理解這樣的論調,郭說:“壟斷也應該要有個區域概念,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不在國內,而在國外!
郭聲琨進一步講,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氧化鋁進口到中國,而中國鋁企業不能夠一致對外,這將對整個產業造成極大沖擊。組建鋁業總公司,不管是出于保護國內民族工業的目的還是按照國際慣例,都是行得通的。
顯然,生而貴族的中國鋁業身上肩負了國家和行業的使命。但中國鋁業同時又是紐約和香港兩地上市企業,為股東謀求較大回報乃題中之義。
于是,從中國鋁業的氧化鋁價格長期低于國際價格的反常中,可以看出,雙重身份已經讓中國鋁業對氧化鋁價格的任何調整都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