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2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陶瓷企業仍以整治為主 禪城區就陶瓷企業整治問題作進一步說明 (珠江時報記者 林鄧露 特約記者王鷹 劉睿)昨日,禪城區委、區政府在南莊鎮就2月24日某陶瓷行業報刊登的《21間陶瓷廠7月前面臨整治搬遷關閉》一
陶瓷企業仍以整治為主
禪城區就陶瓷企業整治問題作進一步說明
(珠江時報記者 林鄧露 特約記者王鷹 劉睿)昨日,禪城區委、區政府在南莊鎮就2月24日某陶瓷行業報刊登的《21間陶瓷廠7月前面臨整治搬遷關閉》一文所涉及的內容進行了澄清:禪城不能沒有陶瓷,更加不會一刀切要求陶瓷企業關閉或搬遷,文中所涉及的21家陶瓷企業目前仍以整治為主。
一篇報道引發風波
據了解,《21間廠》報道發表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佛開高速公路以東、吉利涌以北以及東平河以南9平方公里片區內,21家陶瓷企業按創模要求“限期對污染問題進行整治”的政策要求被理解為“限期搬遷關閉”,涉及的21家陶瓷企業均不同程度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影{TodayHot}響。
禪城:陶瓷產業不能丟
禪城區副區長戴一民、楊中慧昨日對南莊21家陶瓷企業整治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戴一民說,陶瓷產業可以說是禪城工業的鼻祖,一貫以來,市、區的態度都非常明確:佛山、禪城不能沒有陶瓷,陶瓷產業不能走。為了將陶瓷產業發揚光大,禪城區政府較近幾年一直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中國陶瓷名都”、“中國陶都”等稱號,申請注冊“佛山陶瓷”商標,以扶持佛山陶瓷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21家企業須限期整治搬遷
但是,隨著城市與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陶瓷產業污染大、耗能高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在此之前,佛山市、禪城區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文件,要求21家陶瓷企業限期整治、搬遷。禪城區的《陶瓷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要根據“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對陶瓷產業進行整合提升。
“但搬遷、關閉不會一刀切,即使要對某一家陶瓷企業采取關閉、轉移措施,也必然有一個程序,如污染嚴重的,必須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整改。只有企業根本沒有整改意思、或者整治無望的,才有可能采取強硬措施。”戴一民說。
另外,有個別人想在這次事件挑起矛盾、制造混亂、逃避應負責任的,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根據有關法律進行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