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7來源:中國化工報瀏覽量:
自2009年下半年起,世界經濟環境總體上逐漸走出金融危機時的低谷,市場需求明顯改善,帶動了鈦白粉行情走高。連續階段性的提價,將國際市場的鈦白粉產品價位推向近年的高峰。在此背景下,我國鈦白粉出口量持續大幅度
行業重組進程加快
近些年來,世界鈦白粉工業的一個潮流是生產商越來越少,單個生產商的規模越來越大。2009年,除中國以外,全球鈦白粉生產商只有17~18個,生產廠50個,總生產能力450萬噸。相比中國,正常生產的鈦白粉企業62個,分屬于近50家生產商,總產能只有150萬噸。
業界認為,提高產業集中度是中國鈦白粉工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年多來,攀鋼繼全資收購渝鈦白、參股錦州鈦業、攀枝花東方鈦業之后,又將控股江蘇鎮鈦;江蘇金浦除南京鈦白以外,又將控股中核華原鈦白(404鈦白);湖南永利控股衡陽天友化工等等,表明鈦白粉行業重組已開始出現實質性進展。
市場風險不可忽視
雖然中國近5年來在提高鈦白粉行業技術含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但客觀地說,那只是相對于過去而言。至今,各企業所謂的擴產或推出的新品,無論是銳鈦型或金紅石型,其檔次和性能質量,基本都屬同一檔次。業內迄今還未生產出能與國際中上水平產品(如日本R-930)全面抗衡的產品。如以2009年行業平均開工率70%推算,2010年全國鈦白粉產量有可能達到120萬~140萬噸。
而近幾年鈦白粉擴產項目遍地開花。據統計,2010年計劃竣工擴產項目14個,新增產能79.5萬噸/年。已公布的未來5年擴產工程共11個,涉及產能110萬噸/年。如到2015年時其擴產計劃都能實現,屆時國內鈦白粉年總產量可能達到230萬噸,是2009年創紀錄水平的2.1倍。由于新增產品與現有產品多數大同小異,這么多同檔次、同類型產品涌向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全國鈦白粉行業大小企業均呈現產銷兩旺局面,但未來仍不容樂觀,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一是擴產帶來的市場壓力明顯;二是《鈦白粉行業清潔生產水平評價標準》即將頒布實施,增大了行業污染物的排放和處理壓力;三是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可能變化,政策的影響對于鈦白粉行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