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1來源:國際在線瀏覽量:
稀土,這個名字,在過去的2010年,備受全球關注。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顧名思義,這一名稱表明了稀土的稀缺性。目前,在全球已探明的1億噸的儲量當中,中國占36%,而曾經,這個數字是50%以上
“分離稀土金屬,這中間用到較多的一個原料就是硫酸。在加工過程中,大量的酸對于耕地資源的破壞,對于大氣的破壞都是非常嚴重的。”
正是基于對環保因素的考量,近年來中國政府調整減少了稀土生產和出口的規模,在稀土的開發、生產和貿易環節采取了必要的限制措施。
以2010年為例,中國在稀土開發環節核準的開采規模比2009年減少了25%;核準的生產冶煉量減少了23%;在出口環節,中國商務部日前公布,2011年中國首批稀土出口配額為14446噸。這一配額較去年靠前批配額的16305噸下降了11.4%。同時,對出口的稀土加征15%至25%的關稅;稀土的原礦和41種稀土產品被列入了加工貿易禁止目錄等等。
然而這樣的舉措卻引來了外界的眾多非議,特別是來自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一些稀土進口較多國家的無理指責。
日本還聯合美、英、德、法等國家以中國稀土出口違背國際貿易準則為由,計劃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要求中國開放稀土自由貿易,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就稱稱,將加入施壓行,借口則是稀土是生產電動汽車鋰電池的重要材料,沒有稀土電動車就無法運轉。
面對日本、美國的聯合施壓,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工信部等多位官員在不同場合表示,管控資源是中國的主權權利,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不違反中國的入世承諾。限制重要自然資源的出口,也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在這方面指責中國是沒有道理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
“我們是按照世貿規則行事。“
對于來自外界的指責和壓力,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官員王彩鳳女士表示,中國環保部將出臺更加嚴格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國土資源部也將對稀土礦山開發進行整頓,這會使國內稀土的產量減少,但即便如此,中國的稀土仍可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中國政府調整稀土出口配額,不是為了減少出口,而是因為國內稀土開發秩序混亂,中國在資源和環保上付出了沉重代價。現在我們處于一個優化、調整的階段,包括新標準出臺,很多企業不達標,就停產,產量就會有所下降。另外,國內還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量,出口適當地減少了一些,這是很正常的。即使這樣,也是滿足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的。”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此前也曾表示,建立國際經濟秩序需要全球的合作。中國對稀土出口不會采取封鎖措施,但希望其他" >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也積極開發利用本國的稀土資源,共同承擔全球稀土供應的責任;同時,中方也愿意在尋求開發稀土的替代資源、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方面與各國加強合作。
“應該由多國合作來尋找相關的新的開采資源。中國的稀土儲量占全球的30%,卻提供了百分之九十的市場規模和貿易規模。我們也希望這樣一個比例能進一步的勻稱起來。希望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國際合作的開發進一步加快速度,讓新的儲量、曾經封閉起來的儲量能夠進一步開采起來,為全球的產業提供一個基本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