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來源:價值中國瀏覽量:
在最近幾年,企業品牌建設中,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公益、慈善等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公益和慈善活動,對于企業的品牌建設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智誠靈動進行了一個深入的研究,找
【建材網】在較近幾年,企業品牌建設中,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公益、慈善等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公益和慈善活動,對于企業的品牌建設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智誠靈動進行了一個深入的研究,找到了品牌建設中公益的力量。
顧客對品牌的評價中包含了責任。
每個人都喜歡和好人交往,而人們對好人的評價首先是“是否對自己有幫助”,然后是“和我關系怎么樣”,再次是“這個人人品怎么樣”。對于品牌來說,也是如此。每個顧客都喜歡“對自己有幫助的”、“和自己關系好的”、“品德好的”品牌。
傳統上,品牌的基礎是給客戶提供好的產品(產品可以幫助顧客解決問題),提供及時的服務(服務更多是對顧客的關懷),而能夠做到這2點的品牌真的就是大品牌、好品牌了。只不過即使是到今天,很多的品牌都沒有能夠做到這2點。
但,在今天,人們對品牌的評價中,更加彰顯了“品德好”。這一點從近年來甚囂塵上的企業公民活動、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可以看得出來了。
顧客的需求中包含了責任的需求,且日漸加強。
對顧客需求進行研究,較著名的當屬馬斯洛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把顧客需求劃分為5種,并且講需求是有階梯的,只有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后,高一級的需求才會產生。事實上,這是我們的很多學者誤讀了馬斯洛的需求論。因此,馬斯洛在其第三版的《動機與人格》中,不得不重新表述“事實上,對于我們社會中的大多數正常人來說,其全部基本需要都部分的得到了滿足,同時又都在某種程度上未得到滿足。例如,我可以任意假定一些數字,也許一般公民大概滿足了85%的生理需要、70%的安全需要、50%的愛的需要、40%的自尊的需要、10%的自我實現需要。”
也就是說,作為人,對物質、情感和精神的需求,是同時具備的。只不過,在一定的階段,對物質、情感、精神的需求強度不一樣。隨著經濟的整體發展,人們都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的,因而對精神的需要日漸加強了。
對于品牌建設來說,產品是物質,物質是基礎,企業必須提供質量好的產品;服務是情感,情感是關懷,是高一層次的需求;而責任是和顧客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是更高一層次的溝通。
公益和慈善活動是責任的外在表現。
對于企業經營來說,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顧客層面的傳遞,較方便的方式就是通過公益活動或者慈善活動來體現。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方便進行傳播的形式。當然,企業對公益活動和慈善活動的選擇,需要和品牌的價值觀相符合,也需要和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相適應,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在公益和慈善方面,跨國企業品牌已經經過了多年的實驗,很多的經驗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時代發展到今天,當人們透過手機和微博,真正的與互聯網相連接的時刻,代表了人機融合真正融合的“人人互聯時代”已經來臨了,人人互聯時代,本質上就是一個共有價值觀的時代。這一點,對于企業的品牌建設來說,意味著必須要更多的和顧客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和交流了。
在今天,顧客需要更有責任感和價值觀的品牌,更需要和自己價值觀共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