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1來源:國際在線瀏覽量:
稀土,這個名字,在過去的2010年,備受全球關注。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顧名思義,這一名稱表明了稀土的稀缺性。目前,在全球已探明的1億噸的儲量當中,中國占36%,而曾經,這個數字是50%以上
【建材網】稀土,這個名字,在過去的2010年,備受全球關注。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顧名思義,這一名稱表明了稀土的稀缺性。目前,在全球已探明的1億噸的儲量當中,中國占36%,而曾經,這個數字是50%以上,短短五年時間,降幅高達20%,盡管如此,長期以來,中國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市場,卻沒有定價權。貴如黃金的稀土,卻在賣著泥土的價格,2005年還曾賣出每噸2000元人民幣的廢鐵價。
稀土是很多高精尖產業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在軍事、冶金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有“工業維生素”之稱。有人說稀土對于二十一世紀的重要性就猶如石油對于二十世紀的重要性,因此稀土也被稱為是二十一世紀的黃金。按現在生產速度,中國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
二十一世紀,面對國際市場對稀土這種戰略資源的爭奪,中國的稀土的保衛戰,已經打響。
本月6號,正在德國進行訪問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就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提出的,要求中國改變稀土出口政策,遭到李克強的拒絕,他反駁了布呂德勒對于中國稀土出口政策的擔憂。
他指出,中國依法規范稀土開發秩序,是保護生態環境和可用竭資源、減輕污染損害的需要,也是實現稀土資源長期有效利用的需要。
的確如此,在向全球供應產品的背后,中國為開采稀土所付出的環境成本更是觸目驚心,污染嚴重的地區甚至導致居民飲用水含氟量超標,以及牲畜因食用被污染的牧草而死亡。
中山大學國際商務系魯曉東博士:
“我們的環境代價很大,現在的冶煉、提純、分離對于環境的破壞力很強,所以,這是這些國家不愿意做(開采稀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長期以來,同樣有豐富稀土資源的國際稀土企業,卻主動封閉其在國外的稀土礦山。依賴進口價格便宜的中國稀土,同時囤積供今后長期使用的稀土儲備,比如,沒有稀土資源,卻是世界稀土消費大國的日本,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把從中國的進口而來的稀土,用鋼板焊接密封起來,或者是沉入海底,以備不時之需。
去年7月,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亨弗里斯向國會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報告中披露,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3600萬噸,占世界的36%。產量則為12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7%。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2009年的稀土儲備為1300萬噸,占世界的13%,產量為0。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占世界19%,產量為0。印度儲量為310萬噸,占世界3%,產量為0.27萬噸,占世界2%。